2018年06月15日 | 作者:校报 |  点击数: |

【编者按】六月。灼热。离歌又在校园里唱响。总想用最合适的字眼为毕业季加一个注脚,却始终词穷。那些镌刻进大学四年时光的青春印记,既轰轰烈烈,又无声无息。前不久,师大报社两校区学生记者团策划了毕业季专题,采访了部分应届毕业生,分享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以及与山东师大的故事。言浅意深,纸短情长。只言片语自然无法描述毕业生们的各种精彩。来自母校的深情观望也无法一一倾诉。惟愿这字里行间的青春身影,在毕业季里的离歌留下深情的回望。青春不散场,梦想在路上。祝愿即将毕业,各奔锦绣前程的莘莘学子,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董婧:泰然成长的大学路

董婧,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2014级应届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读研深造。

谈及大学四年,董婧选择用“理性”二字来形容。她告诉记者:“我喜欢提前列好计划,每一学年我都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在理性规划下,董婧的每一年都充满着不一样收获:大一时她加入了学院辩论队,获益良多。大二极其忙碌,她每天都制定了严密的规划,以提高效率。对于大三的教育实习,她感慨道:“实习的那段时光非常难忘。备课时,我很注重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那段时光的确很累,但却真正洋溢着快乐。”大四考研路途漫漫,但纵然历尽千辛万苦,终是收获了最好的结果,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的坚持,终将美好。”

回首过往,董婧都以一颗泰然的心沉着面对。相信在未来的追梦路上,她必定会继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彭子茹 薛瑞)

丁聪:莫忘初心 不负韶华

丁聪,地环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曾荣获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山东省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2016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校级金奖等多个奖项,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团员,即将进入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读研深造。

大一时,丁聪便明确四年之后的发展目标,力争考入中科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保障,加上调整到位的良好心态,丁聪在毕业时终于实现了心愿。面对梦想的实现,他觉得自己足够幸运,如果没有舍友在学习上的监督和心态上的鼓励,没有张英老师的启蒙与导师徐贞贞的教诲,漫漫考研之路,他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忍受更多孤独。

在山师度过的最美年华里,四年如一日,怀抱不变的信念,丁聪努力成为梦想中的模样,不负青春,逐梦远方。(袁蕾)

周晓静:考研路轻松而不松懈

周晓静,新传学院201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文化发展研究学院广播电视专业文化市场方向进行读研深造。

讲到自己的考研路时,周晓静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幸运”。而这种幸运源于她的努力付出和明确的清晰的目标定位。大学四年中,因为对新闻的坚持和喜爱,她在山东师大报社长清湖校区学生记者团一直任职到大三结束。这期间她不断进行写作,强化自己的综合能力,其作品多次获评“山东师大报社好新闻”。考研之初,对于报考的学校和方向,周晓静一直都很坚定,没有在目标定位上犹豫和浪费时间,并且根据专业内容制定了大体框架,有计划地复习。虽然复习时间很紧张,但前期努力的铺垫和明确的目标让周晓静成为了越努力越幸运的人。(赵一鸣)

任东辉:坚守写作情怀的新闻人

任东辉,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应届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读研深造。

大学期间,任东辉最大的爱好就是新闻采访与写作。他于2015年加入山东师大报社长清湖校区学生记者团,曾在《山东师大报》发表过通讯、评论、散文等文章20余篇。回往大学四年,他与校报结情,与新闻结缘,《山东师大报》见证了他的成长,也成为他舒展新闻情怀的一片净土。一次次的写作体验,一篇篇文章得以见报,这都是他新闻写作进步的见证。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他对文字的反复推敲、对新闻事件的敏锐观察与思考,更离不开报社老师的精心指导。

对新闻写作的执着与坚守不仅锻炼了任东辉敏锐的新闻思维,还让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彼此怀念,但是不去刻意想念,只是放在心里”,任东辉说道,或许这就是他们最深厚的情谊吧。(杨笛 赵文浩)

王云坤:“认真”缔造的耀眼光芒

王云坤,物电学院物理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以优异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读研深造。大学四年,他凭借着认真与专注,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下面介绍一下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他们分别是……”不同于普通的理工学霸,王云坤是学院文体活动主持人,经常活跃在各种舞台上。他浑厚而又充满磁性的声音使人陶醉。因为主持过多场活动,王云坤的现场应变能力超群,在北大推免复试的现场,凭借着出众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他打动了一众面试官,顺利保研。

认真踏实,是王云坤对待科研的一贯态度。在准备“挑战杯”省赛的那个寒假,王云坤在家里呆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便返回学校。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他都和队友们一起,泡在实验室里学习、做科研。从作品的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和修改到模拟答辩的一次次彩排,王云坤和队友们力求精益求精。最终,他们夺得省赛特等奖。

认真是王云坤最亮眼的标签。毕业在即,谈及以后的发展,王云坤说:“以后仍需持有认真踏实的态度,尽最大努力走好每一步,激发自己最大能量。”(田洪洁)

安瑞龙:马恩路上终有甜

安瑞龙,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班2014级应届毕业生,连续3年获校级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以优异成绩保送至山东大学读研深造。作为“马恩有点甜”微信公众号的创始人,他从大二下学期开始,便致力于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与维护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壮大,该公众号因其通俗性强、知识面广、形式新颖等特点广受师生赞誉,为宣传学院工作、解读马克思主义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安瑞龙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也如多数人一样觉得枯燥乏味,但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和老师正确的引导,他逐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变化。这种感觉像是在喝一杯浓郁的咖啡,刚开始是苦的,细细品味之后一股醇甜便在口中荡漾开来。所以,他将公众号取名为“马恩有点甜”,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大家走进马恩,了解马恩,爱上马恩。

安瑞龙打算在读研深造的同时,继续兼顾“马恩有点甜”的日常运营和推送工作。他坦言:“‘马恩有点甜’就像是我的孩子,无论多大的困难,多远的以后,我都会陪在它身边,看着它成长。”(崔伊然 刘良健)

李春阳:在师恩中成长

李春阳,生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以优异成绩保送南开大学读研深造。

对于李春阳来说,大学四年感受最多的帮助来自于自己的老师。也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们的教诲,李春阳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更加完善的自我面对未来。即将毕业之际,回忆起老师们给予自己的种种帮助,李春阳感慨道,自己一直在师恩中成长。

作为班级团支书,李春阳与辅导员在工作上的接触比较多,也从辅导员李娜老师那里学到了如何做事能更有效率、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学习方面,她特别感谢本科生导师贾敏老师。在准备保研面试的那段时间里,贾敏老师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帮她客观地分析形势,进行各项准备。由于心态平和,准备充分,最终她在复试过程中完美发挥,战胜了很多来自名牌大学的对手,成功保研。

大学四年间,李春阳沐浴着师恩不断成长。对她来说,师恩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上的提高,更多的是感动。毕业在即,李春阳将怀着师恩,踏上新的旅程。(韩京君 赵志伟)

孔庆丽:优秀,是找到喜欢且擅长的事

孔庆丽,新传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届毕业生,山东师大报社长清湖校区第21届学生记者团团长。她在大学期间创作了多部纪录片、微电影,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并以专业全国第一名的成绩保研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与很多焦虑迷茫的大学生不同,孔庆丽始终按照自己的规划稳步前进。在校内,她是山东师大报社长清湖校区第21届学生记者团团长,四年来在《山东教育报》《山东师大报》等媒体发表文章60余篇,在搜狐网、中华网等各级网站发表文章200余篇。于校外,她曾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平邑电视台进行实习,不断锤炼新闻专业技能。此外,在广州创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文案策划时,她曾参与中国移动、浦发银行等客户的企业宣传……丰富的实习经历练就了孔庆丽过硬的综合素质。

四年来,孔庆丽的成长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言——持续精进。山东师大是她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的成长积淀让她有自信、有底气,未来,她还要继续“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做一个有趣又睿智的人”。(刘欣宇)

姜苏:创新是翱翔的翅膀

姜苏,化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保研至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分析化学专业。

当被问到大学四年里最难忘的事时,姜苏说:“那一定是在我大二那年参加的第六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了。”第六届竞赛,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05所高校,共计307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16支队伍进入决赛,包括姜苏加入的“国药梦之队”。从7月到11月,姜苏和其团队挺住了炎炎夏日的煎熬,克服了反复修改设计图的困难,有幸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支进入决赛的队伍,并在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通过这次比赛,我巩固了专业知识,深切理解了制药工程专业,更重要是体会到创新与合作的重要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姜苏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概括。临近毕业,他对低年级的师弟师妹们寄语:“坚持自己是最重要的。”(颜雨晴 王雪洁)

范楷: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范楷,教育学部教育学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以优异成绩保送天津大学读研深造。

四年前,范楷以教育学部第1名的成绩进入山东师大,学习教育学专业。山东师大,成为她梦想开始的起点。

大一时,范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虽然辛苦,但这也是她梦想积淀的开始。大二和大三时,她将重心放在学习上。课上选择坐第一排,这样,自己就会与老师对视而不好意思玩手机,以此来加强自控力。晚上,范楷经常会去图书馆看书,强迫自己不带手机,以便能够专心读书。这些努力,为范楷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她后来争取保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四时,范楷参加了天津大学夏令营项目。同时,她与同学做的有关海峡两岸文化的研究项目和大方自如的表达让她在推免面试中脱颖而出,以综合成绩第二名成功保研天津大学。

范楷说:“走好每一步就好。脚踏实地地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慢慢地为大学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李爱玲)

王欣:像心适意 无问西东

王欣,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已被世界前二十强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大学录取,攻读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用“一个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女子”形容她是再合适不过了。初见王欣时,她穿着一条蓝色的裙子,古典又不失优雅。她,成绩优秀,拿了国家级奖学金、叶圣陶奖学金;她,能力出众,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担任班长,大学担任团支书;她,喜欢钻研,大一时就参加了大创项目、本科期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一篇文章、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省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她,被世界前二十强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大学录取。

王欣对于未来坦然亦从容:“我就想去挑战自己未曾尝试的东西。我选择出国学习并不是为了以后拿文凭去找工作,而是为了增长见识。至于以后,顺从本心、做好自己,期待更大的成功。”(向诗雨)

马玉莹:臻于本心亦向非凡挑战

马玉莹,中共党员,物电学院2014级应届毕业生。

总结四年大学生活,不少人都说自己有了何等改变。马玉莹不同,比起变化,她学会更多的是“不变”,是如何坚守本心——成为一名教师。大学期间的马玉莹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她学习认真,参与科研、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是深受老师同学喜爱的学生干部,是校团委唯一一名本科生兼职副书记。辛勤的付出以及出色的成绩给了马玉莹很多选择,然而她钟爱的,依然是教育事业。一次次的实习经历,一次次与不同类型学生的交流让她触动,“来自学生的真实情感的反馈,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更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信念。”最终,她毅然选择去重庆山区支教一年。

如今即将毕业的马玉莹,要在七月踏上前往重庆山区的路途。她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面临多样选择,要勇敢地坚定自我,臻于本心,既是一场自我博弈,也是非凡的挑战。(刘越)

吴茹霞:实验室里的无悔青春

吴茹霞,化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2017年第四届出彩化院人科技创新榜样青年。

大二时,吴茹霞担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光聚合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的制备”的负责人,从此实验室成了她最常光顾的地方。两篇SCI文章、三项国家专利,第十五届“挑战杯”山东省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二等奖,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的背后是吴茹霞的艰辛付出。

面对毕业后的选择,吴茹霞选择先在教育机构锻炼一年,再去决定“考公”或“考编”。“大学四年没有遗憾。我并不后悔去做实验,因为毕竟从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学里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犹豫也不要纠结。不管结果如何,每一份付出都是无悔的青春。”(胡敬修)

宫萍萍:以婚礼开启新的人生

宫萍萍,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

与其他正在忙碌地准备毕业季的学生不同,宫萍萍在准备毕业季的同时还在筹备自己的婚礼。她说:“感觉我的大学更加特殊,毕业更有意义,是可以拿‘双证’的。”谈到婚礼的筹备,宫萍萍不禁感叹:“感觉我俩结婚,父母比我们都激动。以前以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领个证就好了,现在才知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还牵扯到两个家庭。”

拍婚纱照那天,她发了条动态信息,收到了好多中学和大学同学的祝福。宫萍萍说,自己就是一个简单的人,过着平凡的日子,每天开开心心就好。“我现在准备在一家教育机构入职,他也在装饰公司工作了。这样简单的生活就让我很满足。”谈到对未来的期待,她半开玩笑地讲:“未来的话,就希望自己早生贵子吧。”(邢相芳)

乔胜男:四年转瞬 书海漫游

乔胜男,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入选韩国又石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

读书是乔胜男大学四年里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她在山东师大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中借阅量超过了99%的人,被称为“阅读达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就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让她如沐春风,开阔视野的同时陶冶情操。

乔胜男能从参加国家汉办考试的人群中脱颖而出,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功不可没。“山师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见证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飞得更高更远。”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但正是有了书籍的陪伴,生活才不再那么空虚。如今,新的征程即将起航,乔胜男选择坚定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周子涵)

李婷婷:心向公益 不负年华

李婷婷,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已被选为“美丽中国”项目教师。

大学四年,李婷婷活跃在各种志愿性的组织和团体之中,用热爱公益的心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四年时光。这期间,她加入了一个志愿性的骑行组织,和其他队员们一起给来自青海玉树的小朋友们过中秋节。她还和队友们一起骑行到黄河公园,化身环保小卫士,捡拾河滩上的垃圾。大二时,她报名参加了学校水滴支教社的支教活动,支教地点是贵州黎平县豆洞村豆洞小学。大四上学期,她正式成为了“美丽中国”第18-20届项目教师。

毕业在即,李婷婷决定跟随“美丽中国”队伍去广西支教两年。对于这个选择,李婷婷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说:“公益一直是我的梦想,是我真正想去做的事情,趁着年轻去做自己真正想去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毕业不是终点。对于公益,李婷婷永远走在路上。(杨帆)

依布拉音·艾力:文体健儿的燃金岁月

依布拉音·艾力,物电学院2014级应届毕业生。

依布拉音的大学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他在大学里创建了一支足球队,并组织多位少数民族同学成立了新疆艺术团。那是一段燃金岁月,即使创办之初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依布拉音从未想过放弃。他不仅自己带队训练,还主动联系相关老师和同学,一起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由他创办的球队连续两年在校级比赛中取得佳绩。新疆艺术团也在学校2017级迎新晚会上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舞蹈表演。“既然决定做这件事情,就要一心一意地把它做好。”这是依布拉音自始至终的做事态度。

毕业后的依布拉音·艾力将回家乡任教。正如他所说,毕业不是梦的终点,而是走向更大世界的起点。他会把运动和舞蹈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王润梅)

孙小菡:春风化雨 师恩难忘

孙小菡,化学院化学专业2014级应届毕业生。

当被问到大学四年最难忘的人时,孙小菡说:“我最难忘的是教授有机化学和有机实验课程的刘庆俭老师,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俭爷爷’。”

孙小菡说,刘老师的授课方式幽默风趣,让自己保持了对有机课业的热情,在学科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刘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出奇的严格。但就是因为这种严格的要求使我们在实验时更加严谨,受益匪浅。”孙小菡如是说。

对于孙小菡来说,跟随刘庆俭老师学习,让她在专业领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这将是她一生的财富。(刘健 杨辰)

编辑:向玉贞

终审:昌   兵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