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9日 | 作者:社科处 文学院 刘涛 |  点击数: |

11月8日上午,《光明日报》品牌栏目——“光明讲坛”走进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报告厅,主讲嘉宾、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守森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讲座。《光明日报》副总编刘伟出席了讲坛,校纪委书记姚东方出席报告会并致辞。《光明日报》山东记者站,我校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社科处、文学院负责同志,以及文学院师生300多人聆听了报告会。讲座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教授主持。

姚东方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感谢光明日报领导对山东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光明讲坛”是《光明日报》的品牌栏目,光明讲坛走进山东师范大学,体现了《光明日报》的领导和专家对学校人文学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彰显了山东师范大学学者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他希望,《光明日报》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山东师范大学改革和发展进程,关注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以及名师名家、优秀学子,也期待有更多的山师学者登上“光明讲坛”,展示学术水平,传播最新学术成果。

刘伟简单介绍了《光明日报》的发展历史、办报宗旨等情况。他说“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是光明日报始终秉承的社训。“光明讲坛”作为《光明日报》的品牌栏目,创办于2006年,主要刊登学术大家、著名学者的学术演讲,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先后邀请过数百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客讲坛发表观点,传播思想,使讲坛成为启迪民众心智的文化场所。

杨守森教授的报告分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及意义、如何正确地信守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个部分。他指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我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发挥了特有的推动历史进步的功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格局,涌现出许多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家作品。杨守森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艺活动的奥妙,正确地阐明了文学艺术的功能,从总体上指明了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研究,以求更为全面、更为准确、更为科学地把握其精髓及实质。他认为,要正确地信守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必须拒绝片面性,避免教条主义。

杨守森指出,新时期以来,随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了高度繁荣发展时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予以衡量,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的不足,体现为:有一些作家、艺术家,缺乏社会现实责任感;典型人物塑造,一直不尽人意;在理论研究方面,亦时见有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文艺观,以新的片面性代替了旧的片面性之弊。

杨存昌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认为通过杨守森教授的讲解,不仅会在师生之间掀起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热潮,而且会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为时代,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

杨守森,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出版著作有《艺术境界论》、《艺术想象论》、《审美本体否定论》、《20世纪中国文学问题》、《灵魂的守护》、《追寻诗性之光》等,曾主持或独立承担过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曾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另获齐鲁文学奖1项,刘勰文艺评论奖2项。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供稿审核人:孙书文

编辑:向玉贞

终审:昌   兵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