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山东师范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在学科支撑、师资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3月25日,教育部网站“战线联播”栏目以《山东师范大学“三个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题报道了我校的经验做法。报道全文如下:
山东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多措并举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在学科支撑、师资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学科发展,着力构建思政课“大平台”。牢牢把握“马院是第一院、思政课是第一课”的理念,学校党委常委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等工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高层次平台,将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为支撑思政课教学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持续为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深厚的学科支撑和理论基础。坚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重要工程,切实发挥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与省委教育工委合作建设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协同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研究协同创新平台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指导中心牵头、学理研究支撑、联合研训驱动、优质资源共享”四维协同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先后主办7场山东省思政课教师跨学段集体备课会、3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峰论坛、6场专家专题辅导报告会、9场“萌新磨课会”等活动,累计受众60余万人次,服务推动全省思政课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思政课“大先生”。充分发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铁军”作用,着力锻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大思政课”师资队伍,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觉对标“六要”标准,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业务素养、道德素养,争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通过优秀教师“传帮带”、思政课程“大练兵”以及集体磨课、专题培训、实地教学、比赛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教师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获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坚持引育结合,重视思政课师资队伍梯队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有利条件研修深造,积极开展专项业务技能培训,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不断完善思政课评价体系,获山东省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活动一等奖2项,“真懂、真信、真讲、真研、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广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拓展思政课“大课堂”。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严格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对照思政课建设标准,推进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合理设置课堂规模,全面落实课程、学分与课堂教学学时。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开发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大力推进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教学改革,激发思政课教学活力。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思政课教改项目立项1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化整体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先后与山东省党史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二十余家单位合作,为学生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红色教育实践、青年志愿服务等专题教育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在红色文化传承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积极承担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数字内容与资源库建设项目,以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启动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报道链接:山东师范大学“三个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47/202403/t20240325_1122260.html
编辑:张 莹
终审:巩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