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30日,中国青年报04版“大思政”以“山东师范大学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大思政课”格局——一所高校改造‘低头课’的生动实践”为题,报道我校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在学科支撑、师资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全文如下:
5月8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的一堂思政课正在进行中。教室门被悄悄推开,该校校领导一行进入课堂,坐在后排开始认真听课,课后便悄然离开。
类似“推门听课”这样的情况对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吴春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一年下来,校领导至少要听十几次思政课。”
在这所高校,一场改造“低头课”的生动实践持续已久。一些传统的思政课一度被称为“低头课”——课堂上,老师们在台上讲课,但台下的学生低头玩手机、看书甚至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课堂沉闷乏味、离学生太远。
如今的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不断涌现,他们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同时,该校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在学科支撑、师资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
除了“听”思政课外,这所大学的校领导还带头“讲”思政课。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以“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贡献青春力量”为题,给马克思主义学部300余名学生讲授思政课。
“希望你们能够学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课堂上,冯继康说。不少学生看来,“这堂思政课真正讲到了我们心里,明确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张建为地理与环境学院学生讲授思政课;院级党委班子成员给学生讲“开学第一课”……从主席台到讲台,从会议室到教室,“低头课”变身思想政治教育的“金课堂。”
“为了实现校领导带头上好思政课制度化、常态化,学校已经把校领导讲课直接安排到本科生的课表中。”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于晓明介绍。
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山东师范大学一直在行动——校、院两级领导和思政课教师深入座谈,了解老、中、青不同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动态,力求“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部在青年教师的选拔选聘中,新入职教师都要求是中共党员,为信仰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提供了思想指引,做到“政治强”。
以赛促教,打造过硬的思政课队伍
学校近年来努力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他们讲授的思政课贴近学生实际、入脑入心,实效性和影响力强。
张伟丽就是这样的年轻思政课教师代表之一。“我很庆幸,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春天’中开启职业生涯。”张伟丽说,自己的快速成长与学部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2019年入职后不久,张伟丽就参与了学部的“青蓝工程”,得到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吕松涛一对一的指导。“吕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有温度、有深度的教学设计,如何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机统一。”
备赛2022年度山东省高校思政课“萌新磨课总会”时,每准备好一个教学节段,张伟丽都会拿到自己的课堂上进行试讲,真正观察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反应。她还成立了“师生互助小组”,让学生们也来出主意、想办法,真正做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最终获得“萌新磨课总会”本科组特等奖。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山东省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数字思政带动思政课堂“活起来”
“我想搞直播”“我想当老师”“我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点贡献”……在大一新生上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必修课上,学生们用手机写下自己对“理想”的看法,一条条“弹幕”被投射到大屏幕上,课堂上阵阵欢声笑语。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打开教材,来看看理想的定义是什么吧!”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部刘园园话锋一转,让青年的关注点走入今天的课堂。
如今山东师范大学的思政课上,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满堂灌”,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教学越来越多。
刘园园的手机上有“对分易”“智慧树”“雨课堂”“超星”等众多平台。博采众长、各取所需,刘园园把“数字思政”加入课堂设计中,赢得学生们纷纷点赞,“原来思政课可以这样上!”
“你心目中的‘新时代’,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画出来吧!”刘园园在App上发布消息。在学生们的画笔下,“新时代”是从“小鸡”成长为“东方雄鸡”的昂首挺胸,是从“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郁郁葱葱,是从“溪流”汇聚为“汪洋大海”的波澜起伏……
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课前学情分析、课上互动、课后评价,刘园园将抽象的思政课转换为具象化的表达,为大一新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让思政课真正“解渴”。
据了解,该校从2015年开始推广混合式教学,进行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单刘园园教授的思政课就有3000余名学生听过。
10年来,“数字思政”已经辐射全校10多万人,全国40多所高校选用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部的线上思政课程资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启智润心的教学氛围正在形成。
四维协同,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首次刊印了200套,一下就被‘抢’没了。”吴春雷介绍,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依托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学部专家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反复打磨,历时5年多打造《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题教学设计》,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和文化修养”5个方面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学科核心素养,凝练形成15个教学专题。
“我们探索出‘指导中心牵头、学理研究支撑、联合研训驱动、优质资源共享’四维协同育人模式,在山东省教育厅指导下,统筹推进全省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王增福介绍。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和栽培,基础教育学段教师如何用好思政课的“盐”,讲出真理的“味”?
指导中心通过对山师附中、二附中、附小及济南燕山学校等校的调研走访,深入了解不同学段在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中的困惑点与需求点,明晰跨学段合作的结合点,利用理论学科优势和师范教育优势,系统阐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推进一体化建设提供学理依据。
“通过参与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论证与编写,我对大中小学如何衔接递进、螺旋上升讲好思政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师盖莹说。
如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部开展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效果初现,教学改革成果“‘协作贯通 衔接递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追随足迹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的学生们有些忙碌:在黑龙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2级学生张芯萍走进伊春,在祖国林都见证“林区三问”的时代答卷;在内蒙古,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学生张蓓宁带领黄河行社会实践队,到巴彦淖尔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深厚情怀;在云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1级学生赵芮组织美好生活实践队,赴昆明西南联大旧址追寻峥嵘岁月间教育救国的时代强音……
马克思主义学部团委书记李志亮介绍,学部团委在2023年度结合思政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勇做新时代的先锋”专题社会实践活动,100余支队伍、500余名学生分赴山东、浙江、湖南、贵州、新疆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理论宣讲、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
“如何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立德树人,在思政课中擦亮育人底色?”这是学部团委始终思考的问题。学部党委书记顾大伟介绍,学部创新性地提出了“五步调研”模式,即“走”,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路线和考察故地;“访”,听总书记考察时的亲历者、基层党政机关工作者讲当年事;“拍”,借助新媒体记录地区发展变化;“讲”,把社会实践调研和理论宣讲结合起来,开展理论宣讲和实践感悟交流活动;“写”,发挥学科优势,撰写调研报告,不断深化实践体悟。
“目前,已有10余项成果在学科竞赛中转化为学术作品获佳绩。”顾大伟说。
今年4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金种子”课堂启动暨首场金牌党课展演在长清湖校区举行。6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领域的教师现场进行了精彩的首场金牌党课展演,他们以亲身经历和实际感悟,深情讲述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深入宣讲了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和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让现场师生接受了一次触及心灵的理想信念教育。
“金种子”课堂是该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造的又一个党建和思政工作品牌,核心理念是经过科学培土、精心育种、实践育茎、磨炼修枝、引领成材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全面把好价值认同的“思想关”、理论学习的“教育关”、党性修养的“考察关”、服务师生的“实践关”、辐射带动的“示范关”,真正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金种子”,为全面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课堂,用于实践,思政课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冯继康说,学校将坚守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真正把青年学生培养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报道链接:https://zqb.cyol.com/html/2024-06/30/nw.D110000zgqnb_20240630_1-04.htm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