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6日 | 作者:齐鲁文化研究院 |  点击数: |

3月5日—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高端论坛暨《黄河文化读本》编纂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心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唐洲雁,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王志民,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红光,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副总编辑王忠,以及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西北大学、宁夏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知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万光侠主持。

王心富在讲话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山东省高度重视黄河文化相关工作,制定出台《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扎实推进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全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在黄河文化研究阐发、宣传普及、遗产保护、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编纂《黄河文化读本》,办好《黄河文化大会》综艺节目,是推进黄河文化普及的具体举措。他对《黄河文化读本》编撰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精准定位。既要为《黄河文化大会》提供题库资料和学术支撑,又要作为研究成果出版大众化读物。二是提高质量。坚持高点定位,严把质量关,做到学术性、专业性与普及性、大众性有机结合。三是加快进度。发扬严实作风,集中精力全力攻坚,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编纂任务。 

唐洲雁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七十余年的办学成就,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担负着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使命,理应大有作为,发挥引领作用。编纂《黄河文化读本》,正是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黄河文化读本》编写工作,可以进一步凝聚全国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力量,系统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阐发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唐洲雁指出,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黄河文化读本》的编纂工作,打造一部体现黄河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为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王志民介绍了《黄河文化读本》的编纂缘起和前期筹备工作。他指出,《黄河文化读本》是沿黄各省学术界通力合作,全面挖掘、深入研究、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全体编纂人员要把握好四个工作方向:一是整体展现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二是通过对黄河文化面貌的全面展示,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三是服务于黄河流域各省乃至社会各界,促进黄河文化的全面保护、开发、利用;四是集学术性、普及性、可读性于一体,把读本打造成为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玉洁代表与会专家发言。她指出,在国家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今天,编写《黄河文化读本》可谓正当其时。山东省牵头编写《黄河文化读本》,体现了山东省在黄河国家战略中的担当精神。她表示,一定按照编写要求,高质量完成《黄河文化读本》的编写任务。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围绕黄河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对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领域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编纂工作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 

 

供稿审核人:吕文明

编辑:崔   勇

终审:巩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