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1日 | 作者:宣传部 |  点击数: |

【编者按】9月9日下午,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委书记刘家义来到我校长清湖校区看望一线教师并召开座谈会,向全省广大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要长于传道,当好学生的筑梦人;二要精于授业,做知识的传播者;三要善于解惑,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我校广大师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热切关注刘家义书记的重要讲话,并畅谈感想体会。广大师生一致认为,刘书记的讲话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广大教师的贴心关怀和殷切期望,彰显出“在新起点上推进我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根本上要靠人才、要靠教育”的战略规划和部署要求。大家纷纷表示,刘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坚定信心,催人奋进,一定不辜负省委省政府期望重托,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践中,在成长成才圆梦的征程中,尊贤尚功、奋发有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学习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即日起,本网将陆续刊发我校师生的感想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永庆说,刘家义书记来我校视察、深入课堂,与我和同学们交谈时提到了师范教育及伦理问题,勉励大家要注意师德修养和道德建设。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了36年的老教师,倍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深深地思考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首先,培养使命感,用心做事。教师担负着崇高的使命。他不仅要传承已有的文化成果,为高层次人才奠定更为牢固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要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条件。一定意义上,教师是代表国家、民族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也要有崇高的职业追求。不能仅仅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要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自己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倾心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做“人师”和“经师”的统一。在当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们教师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需要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不能把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与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准备教育或专业教育截然分开。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校的培养,而且要为学生的将来做更多的工作,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地维护和实现他们的自身利益,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较大较好的发展平台。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李娜谈到,刘书记为人非常温和,和我们没有距离感,他的讲话让我更加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高尚的。一个好老师,要长于“传道”,当好学生的筑梦人。一方面,应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在学术上,更要瞄准前沿,不断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要砥砺品行。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要树立大局意识,心中有国家和民族,肩上有使命和担当,深刻理解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深意,把个体命运置于国家发展、社会前进的大背景中去权衡言行、取舍利弊,在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嘱托下点燃学生的正能量。我们应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镜子,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责大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17年“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获得者任者春说,刘书记的讲话,亲切感人,入情入理。学习刘书记的讲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重大与无上荣光。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推托不掉的使命,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使命就是热爱每一位学生,讲好每一堂课。只有把教育作使命,才会有崇高的价值体验,才会有生命的幸福感受。把教育作使命,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为此,心中要有一个关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之梦,以激发自己不断超越,去触摸教育的更高境界;心中还要有一个传道为先的理念,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感染和引导大学生追求高远的人生理想,塑造真善美的人格世界。      

校团委书记李梦遥说,刘书记非常关心大学生成长,他认真仔细地观看了我校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展览,鼓励我们要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引导青年学生到艰苦地方经受锻炼,砥砺成才,服务祖国和人民。刘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令人深受鼓舞,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课堂知识传授、实现素质教育功效的关键一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今后,我们要结合第一课堂,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成长,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要围绕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公益实践中成长,奉献爱心,涤荡心灵;要聚焦创新创业,引导学生在双创实践中成长,敢为人先,拼搏奋进。行动,让改变发生;实践,把梦想点亮。山东师大共青团定当引领团结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实践与服务人民中获得成长,融入时代发展洪流来寻找人生坐标,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收获精彩人生。      

《山东师大报》报社社长王晓华谈到,作为一名工作在高校教学和新闻一线的教师,能够近距离聆听刘家义书记的教诲,无比激动。尤其是当刘家义书记指出,“教师从青丝到白发,真正教书育人就要心里无尘埃”时,深感教书育人、办报育人责任重大,使命荣光。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刘家义书记关于“长”“精”“善”的语重心长,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教书育人的职责履行好、担当好。      

编辑:高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