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 | 作者:校团委 王聪 |  点击数: |

11月15日至19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上海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焕斌作为大赛组委会成员和我校参赛团队领队出席大赛。经过网络初评、集中复评及决赛公开问辩,我校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一带一路”专项赛三等奖1项。其中地理与环境学院王成新、邢汉发老师指导,徐鹤、王雯雨等8名同学作品《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大城市交通拥堵评价与整治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是我校继2007年获得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之后,时隔10年再次获此佳绩。

大赛期间,王焕斌应邀出席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召开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我校自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首次以全国发起高校身份参加会议。会后,王焕斌来到比赛现场,亲切看望并热情鼓励我校参赛师生。他指出,本届挑战杯全国决赛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举行的一场全国大学生创新科技盛会,是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有关“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重要内容的具体行动,使此次参赛别有内涵,更具深意。全体参赛师生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赛出水平、赛出风格,集中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彰显近年来学校改革发展、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参加观摩的各学院学团工作负责同志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学人所长、补己所短,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引导扶持,争取培育更多更好的项目走进全国总决赛,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所获奖项中,我校心理学院高峰强、韩磊老师指导,孙芮、冯啸等8名同学作品《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沉默杀手”——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研究》,地理与环境学院程钰、李山峰老师指导,刘婷婷、刘雨等8名同学作品《降低雾霾健康风险的行为选择及支付意愿研究——居民感知视角下山东省调查分析》荣获全国二等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陆佃杰、黄建勋老师指导,刘洋、陈建宇等4名同学作品《基于Raspberry Pi的远程WiFi网络侦查取证系统》,生命科学学院张凡指导,张硕、武婷等8名同学作品《德国小蠊肠道菌群区系结构分析及抗真菌感染的研究》荣获全国三等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吕蕾老师指导,燕小成、陈建欣、谭文韬等3名同学作品《计算机全息辅助诊疗系统作品报告》荣获“一带一路”专项赛三等奖。

近些年,我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综合改革,坚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作为服务学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努力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挑战杯”竞赛成绩逐年攀升,2017年我校进入全国发起高校行列,意味着我校在此项赛事中的竞争力位列全国高校第一阵营,首次以全省参赛高校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得竞赛最高荣誉“挑战杯”,取得参加该项赛事历史性突破。时隔10年,本届国赛再获一等奖,进一步昭示出我校在充分运用优势学科科研资源助推创新型人才培育成长方面大有潜能。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多方学习,取长补短,争取更大进步。

优异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学校上下所有参与“挑战杯”竞赛工作的全体师生们的通力合作与辛勤付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热切关怀,各参赛学院全力支持、主动作为,保证参赛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参赛团队师生牺牲节假日休息、考研学习时间,抓住书面作品、展板展示、现场问辩等每一个比赛环节,有针对性的下足功夫,反复研究修改作品内容和答辩文稿,力求完美呈现。各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全力配合,为赛事组织和作品培训做好大量协调保障工作。校团委早在2016年6月启动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备战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协调动员会,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系统培训和模拟答辩,突出资源整合,注重统筹协调,加强沟通调度,稳扎稳打、深入细致做好各项赛事组织工作。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举办以来,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全国竞赛共有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开展了校级竞赛。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复审,共有318所高校78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大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39件、一等奖102件,二等奖315件,三等奖773件。

供稿审核人:李梦遥

编辑:向玉贞

终审:昌   兵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