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1日 | 作者:宣传部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  点击数: |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对高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近年来,学校确立了提高质量、服务需求的发展主线,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方向,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四个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2016年,学校生物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学4个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行列。全省共审核认定立项建设一流学科32个,涉及13所高校,我校入选学科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举行一流学科建设座谈会

二、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18个学科参评,11个学科进入前50%,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结果最好,在121个参评单位中排名第17位,进入前15%;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85个参评单位中排名第22位,进入前26%;教育学学科在59个参评高校中排名第17位,进入前29%;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和世界史等5个学科进入前40%;管理科学与工程、音乐与舞蹈学和体育学等3个学科进入前50%。     

三、多个学科进入中央、地方财政支持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1个;分析化学等22个学科进入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其中特色重点学科11个。     

2012-201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进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特色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201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分析化学、计算机软件理论等3个学科进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2014年,原子与分子物理、基础数学、世界经济、自然地理学等4个学科进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2015年,文艺学、动物学等2个学科进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四、制定并实施学科振兴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015年学校出台并实施了《山东师范大学学科振兴计划》,对不同类型的学科,进行不同的定位,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充分尊重学科发展自身规律,做到整体规划,梯次推进,重点突破,引领发展,全面提高。按照“条件设定、自主申报、专家评估、学校决策”的原则,学校遴选出中国语言文学等7个“品牌学科”和世界史等14个“优势学科(分特色学科和服务需求学科两个类别)”,并分为两个层次三类学科进行建设。     

五、高水平团队建设带动标志性成果产出

学科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富有竞争力的学术团队。五年来,学校组建了8支由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称号领衔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及数支由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领衔的优秀团队。     

通过高水平团队建设,学校产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进和带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位)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8项,其中重大成果奖3项,一等奖19项。     

六、开展学科专业调整工作,启动学部制改革

为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方向,增强学科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结合实际,学校开展了学部制改革试点和部分学科专业调整工作,整合成立了教育学部、新闻与传媒学院,集聚优势资源力量,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学科专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科(专业)竞争力与成果产出调度指挥中心,切实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推动,实现重心转移和资源汇聚;坚持分类施策,着力抓好落实,实现精准发力和精准突破;加强动态监控、全面跟踪,定期调度学科建设情况,通报创建成果,强化信息传递与公开;把握职能定位,落实工作任务清单;通过工作调度及时解决学科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学科建设任务的落实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定期编辑学科建设与成果产出简报

编辑:向玉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