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自然科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5年来,学校科技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理念,以促进教师的科研发展为目标,积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大力完善科研管理政策,快速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然科学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科研指标有了较大提高。
1、承担科技项目的层次、数量创历史新高
五年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41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343项,科技项目总数1084项。首次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实现了我校973计划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高层次国家级项目241项。承担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13项。科技总经费28260余万元。
近年来,科技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中,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积极动员,主动服务,针对青年教师举办专场基金申报培训会,加强指导与培训。制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形式审查表》,实行个人、学院和学校三级形式审查制度,严格形式审查,实施细节性管理,全面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质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员申报培训会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承担者在项目实施中缺乏经验,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加强项目过程指导,促进国家级项目立项的可持续增长,按学部分别组织召开国家青年基金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督促青年项目主持人深入开展项目研究,提升项目完成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科研人员,为加快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项目前期培育工作,2014年起设立学校青年科技项目培育基金。3年来,共资助90位青年人员,其中超过50%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效果明显。
表12012-2016年学校科技项目立项情况
表22012-2016年学校科技总经费情况
2、科技成果产出稳定增长
五年来,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学校图书馆检索,我校以第一署名单位共发表SCI、EI学术论文2186篇;获得国家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以第三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以第一单位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高度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56项,其中一等奖11项。
表3 2012-2016年学校科技论文产出情况
3、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新突破
五年来,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得滚动支持,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验室成为山东省“十二五”期间集中建设的重点实验室,2个团队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中心成为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建设8个“十二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使我校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2年7月,我校与天桥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农药、医药中间体及其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入驻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园合作项目,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辐射带能动作用取得实质性提升。
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建设论证会
4、产学研合作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校积极开展科技合作,2016年7月与东营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依据协议成立的“山东师范大学东营研究院”已经东营市注册;与浪潮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共建“智能装备和数据分析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夯实了双方的合作基础,标志着浪潮与山师的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首批实验室建设经费120万已经由浪潮集团划拨我校。与山东省科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山东省齐鲁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建齐鲁大学科技园。与山东省环境学会合作,顺利完成我校环评资质改制工作,确保学校环评资质无形资产不受损失。参加了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山东省科技厅和烟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研讨暨成立大会”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交流会,开展科技合作。
学校与东营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学校与浪潮集团签署共建“智能装备和数据分析联合实验室”协议
国家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达到新的高度。学校高度重视国家专利等知识产权工作,修订了专利管理办法和科研业绩办法,学校国家专利的申请与授权工作得到极大的提升。2016年,国家专利申请达到343项,授权专利71项。
表42012-2016年学校专利申请授权情况
5、创新科研组织模式,释放创新要素活力
2016年5月,学校根据学科现状及发展目标,依托相关学院,整合学术资源,探索“学科”+“研究院”组织模式,成立了5个科技研究院。实施了《山东师范大学关于成立科技研究院的实施意见》,对研究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员聘任等进行探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研究院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意见》等规定,规范和促进研究院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目前科技研究院运行顺利,其中“生命与健康研究院”等四个研究院分别聘请李林院士、江桂斌院士、李亚栋院士、刘维民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召开了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就研究院的定位、建设与发展目标作了详细的指导。1个研究院召开了ESI成果分析报告会,形成了一致意见,要结合自身学术研究方向,筑牢基础,提升国际视野,立足学术科技前沿,加大国内外科技合作,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6、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科技管理机制改革
科技处在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技管理机制改革。2012年,制定出台了《山东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山东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山东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我校科研工作,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保障。2014年,制定出台了《山东师范大学协同创新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山东师范大学青年科技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为开展协同创新学术活动提供政策保障。2015年,依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分别制定了《山东师范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山东师范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开展相应活动提供政策保障,努力适应新常态下的科研管理工作。实施了《山东师范大学科研业绩奖励实施办法》,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016年,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科技改革政策,再次修订出台了《山东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校字2016[12]号)》(包括纵向项目管理办法、横向项目管理办法、科技间接费用管理办法),从根本制度上规范科研工作,正确指导科研工作者循规循例开展工作;制定了《山东师范大学专利管理办法(校字2016[18]号)》,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教师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出台的部分文件
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协同创新,提升学校高层次项目申报立项和高水平成果产出质量,加强学科同行间的交流与联系,拓宽学术视野,学校大力支持各单位积极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来校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近几年来,平均每年资助近100场学术报告,极大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2016年,举办学术报告110余场,其中邀请院士7人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36人次,海外专家19人次。
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研究员来校作学术报告
供稿审核人:昌 兵
编辑:崔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