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回望2024年,广大师生深切感受到了山东师大宣传思想文化所激荡出的磅礴之力。一场场创新理论武装的学习和联学冒出了新鲜的“热乎气”,一篇篇喜闻乐见的校园新闻刷爆了师生的“朋友圈”,一座座名家塑像凝聚着山师文脉的“精气神”,一次次立德树人的深入研讨描摹出思政育人“大课堂”……
2024年,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决守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聚焦学科建设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学校“冲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坚持擎旗定向,握紧理论武装“金钥匙”
学校坚定不移举旗帜,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创新改进学习形式,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加强对院级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指导,让理论学习“有序可循”“有本可依”。党的创新理论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全校上下的思想共识。
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并于每月编制《学习指南》。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断加强对院级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指导,列席旁听实现全覆盖;通过组织观看红色民族舞剧《乳娘》、与院级单位党委开展联学等,有效提升了学习质量。学校坚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扣目标要求,坚持精准施策,以突出政治引领、突出学习重点、突出教育质效、突出贯通融合“四个突出”有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务实功见实效。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格局,建设经验被教育部官网、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刊发。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组建宣讲团队,广泛开展形式灵活、富有成效的宣传宣讲。2024年10月24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师韵金声”青年宣讲团首场宣讲会举行。从各学院(部)党委遴选而出的6位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和党员大学生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针对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学习工作实际和亲身经历出发,用鲜活生动、入情入理的案例,谈感悟、话初心、讲收获,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是让“青年人给青年人讲理论”、坚持“学生在哪里,宣讲跟进到哪里”的生动实践。学校以加强山东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建设为牵引,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开展集中宣讲120余场。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充分利用学科平台优势,加强研究阐释,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感召力、吸引力,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团结力,注重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切实把理论学习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动力。
聚焦“冲刺一流”,奏响新闻宣传“大合唱”
学校围绕“冲一流”建设,聚焦中心工作,坚持内宣外宣双轮驱动,系统开展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成就宣传。以“811”项目学科为切入口,深入挖掘新闻选题,采写刊发一系列鲜活生动、可读性强的新闻宣传报道,展现“山师学派”的学科建设成绩和“山师学人”风采,弹好高质量发展“协奏曲”,奏响一流学科建设“大合唱”。
2024年6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通讯《一所高校改造“低头课”的生动实践》,生动讲述了学校通过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在学科支撑、师资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生动实践。同年8月9日,《科技日报》刊发通讯《科技治污让“酱油湖”变身“生态湖”》,报道了张建教授团队多年来专致于生态环境治理,以科技力量治理污染,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成果支撑了3个国家湿地公园、山东省26万亩人工湿地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在国内实现了“遍地开花”,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报》以《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成长密码》为题,专题报道山东师大心理学科团队持续30余年跟踪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以学科优势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张文新教授带领该团队持续研究,其成果《童年晚期至青少年中期学业成绩与心理病理问题间纵向关联的发展性变化》获评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类一等奖。这是时隔近30年学校在该奖项上再次实现一等奖的突破,为学校冲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核心指标支撑。
2024年,央媒30余次报道学校典型经验做法,《中国教育报》校庆日整版报道,《大众日报》头版、山东新闻联播第一时间报道学校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师生反响,学校官微粉丝数突破33万,居省属高校首位,多篇推文阅读量达到10万+,影响力排名进入全国50强。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在提升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真功、求实效,正面舆论呈现出融合创新欣欣向荣、繁花满枝的态势。学校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深度融合,让“昂扬之情”与“砥砺之姿”相互交融,“冲刺一流”和“实干有为”彼此呼应,展现了学校“冲一流”建设的坚强决心和雄厚实力。
提升校园文化,绘就立德树人“新画卷”
2024年5月9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名家塑像落成仪式在长清湖校区举行。此次落成的分别为田珮之、余修、章益、傅统先、田仲济、刘祚昌、安作璋、胡滨等8位名家雕像。作为杰出学者和教育家,这8位已故学者传承积淀了山师兼容并包、品学双修、博通时务、实学力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底蕴,见证、亲历了学校砥砺奋进、兴学育才的奋斗过程,为学校办学实力持续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庠大木,如山如皋。这8位名家塑像吸引着无数师生和家长驻足观看,打卡留念。名家塑像的落成,所增添的不仅是一处校园文化景观,更是学校对老一辈学人的深切缅怀,对尊师重教、爱校爱师的浓厚氛围的营造。学校以此激励着广大师生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大先生”,为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尊师重教、爱校爱师的浓厚氛围,正如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掠过每一个“山师人”的心田;“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也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座谈、每一次校园活动中,融入了师生员工的点点滴滴中。
2024年,暖心的山师故事还有很多:“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6月25日,在学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上,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3名成员集体发出铿锵誓言。22年间,学校210名学子先后赴重庆荣昌、新疆昭苏、山西壶关和灵丘等地,扎根基层,累计服务中小学28所,覆盖学生约3万人。毕业季,食堂阿姨们手工包了17万个水饺,以“饺子”送“骄子”,祝福在饺子面前“露了馅儿”,温暖着每一位毕业生。考研前夕,“萌宠乐园”邀请梅花鹿、羊驼、设特兰矮马等动物来校“做客”,助力学生亲近自然、解压放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对校园的认同感,也促进学校文化和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2024年,学校还深耕融媒体,让山师故事更具年轻态。5G、4K、AIGC、云计算、大数据……在学校融媒体中心,通过构建“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网舆情研判”的共享型、平台型媒体中心,解答“融媒体+育人”这一时代课题,以“青言青语”创作更加具有年轻态、潮流范、共情性的融媒体作品,不断扩展育人阵地、强化育人功能、增强思政育人引领力,推动学校网络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现新局面。
2024年,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24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2024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学校党员先锋岗标兵(集体)等荣誉,在全省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两次对工作给予肯定性批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5年是学校“冲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聚焦“811”项目学科建设,树立全局意识、加强沟通、协作配合,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贡献”、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和实践育人的“山师模式”,做实做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冲一流”建设持续凝聚精神力量。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