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潮涌动万象新,冲刺“一流”正当时。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举旗定向、擘画蓝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高瞻远瞩、催人奋进,在全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学校干部师生员工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结合学校决胜“十四五”,冲刺“双一流”的核心主题,围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实际和自身岗位职责,不断凝聚奋进力量,抢抓机遇挺膺担当,奋力实现一流学科突破,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务处处长乔翠霞:在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中,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AI对教育的影响无疑成为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未来的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山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主动开发教师教育类垂直大模型,强化师范生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升未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构建更加先进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山师力量。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周连勇: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通过“五个坚持”构建国际化办学新格局,深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共建六所孔子学院,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共建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填补省内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空白;建成全球首个“中俄虚拟中文教研室”;依托孔子学院和英文授课专业建设,打造“留学山师”品牌。面向未来,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赋能一流学科国际协同创新、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合作研究和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学校“冲一流”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注入澎湃动能!
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永慧: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时刻胜利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二级党组织负责人,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深感责任重大,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弘扬科学家、教育家精神强师育才,立足本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际,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李华臣: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国际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适应全球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书记,将带领全院上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持扩容与提质相统一、质量与规模并重,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冲刺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决胜之年,交出一份“教育强国,山师何为”的满意答卷。
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吕文明: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加明确的风向标和路线图,引导形成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合力。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我们要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国家文化发展和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眼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紧紧围绕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开展研究,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队伍质量提升提出具体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锚定了奋斗目标,汇聚了信心力量。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更是作为扎根山师二十余年的山师人,感恩生逢盛世,深知责任之重。我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外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扎实落地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转型工作,为助力学校冲刺“双一流”和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交一份优质答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建德:作为一名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倍感振奋。“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被列为未来产业;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被列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的第一要素,为我们明确了前进的目标。我们将深入研发适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推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价值;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发挥山东师范大学的人才辐射作用;积极推进学科交叉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为学校建设“双一流”做好智能基座。我们将鼓足高质量发展的干劲,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芳: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教育改革与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我深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关于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议题,令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且充满信心。报告聚焦的目标为社会治理研究提供鲜活实践场域。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我们将积极响应两会精神,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更多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无党派人士、法学院副教授谢慧: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作为无党派人士和高校法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以教育赋能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报告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举措,直面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法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法兼修、适应数字化时代法治人才的重任,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参与学科交叉研究,聚焦新兴领域法治难题,以学术担当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法治力量。
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房静: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内容,为基础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方向。第二附属中学将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教师专业培养,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拓展资源引入渠道,精心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更加科学多元、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公平的教育,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闻与传媒学院团委书记张慧: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等部署,为新时代团学工作指明方向。在AI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更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导向、为党育人、为国育贤赋予全新全智生机。我们将以学校部署的DeepSeek-R1-671B大模型为契机,推动AI技术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智能传播浪潮中既掌握技术之“器”,又守住人文之“魂”,全面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面对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作为高校团学工作者,我将以两会精神为动力,借助元景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打造“AI+”多样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综合评价招生)专业2022级本科生李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等目标,特别是“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也为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让我倍感使命在肩,深感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也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业,努力提高理论文化和保教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