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9日 |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 |  点击数: |

9月27日,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心周军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Lipid droplets sequester palmitic acid to disrupt endothelial ciliation and exacerbate atherosclerosis in male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脂滴通过封存细胞质中的棕榈酸降低纤毛相关蛋白的棕榈酰化修饰,进而破坏纤毛稳态,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纤毛突出于血管腔,作为血流剪切力和多种生物信号的感受器,对维持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十分重要。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纤毛的缺失可导致血流感知异常、血管内皮细胞的间充质转化和钙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然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纤毛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发现在高脂食物喂养的小鼠的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内同步出现脂滴数量增多以及纤毛解聚的现象。通过深入探究脂滴和纤毛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脂滴的积累与SCD1表达的升高共同作用,改变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定种类的脂肪酸在细胞质及脂滴中的分布,导致细胞质中的游离棕榈酸减少,进而通过降低包括ARL13B在内的纤毛相关蛋白的S-棕榈酰化,解聚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纤毛,最终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该研究还发现,通过静脉注射的药物抑制SCD1的活性或者喂食富含棕榈酸的食物,可显著恢复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纤毛,并减缓高脂食物所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这些发现揭示了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脂滴在选择性地存储脂质和调节纤毛稳态等方面的功能,并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种潜在干预策略。

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谭彦杰和博士研究生黄振州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周军教授和山东大学杨云帆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供稿审核人:马长乐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