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式流行语”“读史明志,知史爱国”“祖国统一与九二共识”“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文化自信”“小平精神在今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党课”……近年来,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二支部在党员教育中,立足学生实际,借力新媒体,创新微党课,让党员教育“鲜度”十足,活力迸发,释放出浓浓的温度,受到了学生党员的“热追”。
因网而生,拓宽党员教育新渠道
如何让党课跟得上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变化,是学生党支部建设中一直备受关注的课题。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二支部立足自身“史学专业”优势,从“易”“细”入手,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打造“微党课‘O2O’”党员教育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集“线上线下”同步教育、支部内外“学”“做”结合的党员教育新路。自2016年6月开启以来,相继推出等16期近20个主题的微党课,成为历社学院党员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品牌活动。在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中获评党支部工作案例特色作品,入选山东省《过硬党支部工作典型案例》,获评山东师范大学精品工作案例,多期微党课获评校优秀党课,并被多次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O2O”“专业”微党课,主要是发挥学生史学专业优势,将“两学”内容和专业知识联通,采取“线上推送”(Online)、“线下整合”(Offline)的方式,将微党课“刷入”“朋友圈”,走进宿舍里。“O2O”微党课以“微”见长,以“网”为介,学生党员通过精选“有趣”的微知识、“有料”的微观察、“有讲头”的微联系,将教育内容落实到“有嚼头”的切入点上,从专业视角丰富并深化党课教育内容,并利用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学”“做”结合起来,有效推进了党员队伍“行效一体”建设。
择微取巧,提升党性教育新鲜度
贴近生活,党课才能深入浅出、活力不断;贴近时代,党课才能与时俱进、常讲常新。上好党课,内容为王。在“微党课”内容选择上,党支部充分发挥历史学专业优势,将党史知识和“两学”内容相结合,党员从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巧取新视角进行总结提炼,再通过口述讲解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深化学习内容,促进理解吸收。比如,在第一期微党课中,两名学生党员分别以“习式流行语”和“从毛泽东思想看党章党规的学习”为主题,将习近平总书记“打铁还需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鞋子论”等十句流行语的出处、内涵进行了生动讲解;将毛泽东思想放入历史长河中,呈现了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生长再到成熟的演变过程,通过了解党史故事和贯通知识点来学习党章党规,提升党性修养。在最近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党课”活动中,党支部推出“穿越四十年,共话新变化”“00后眼中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等多个主题的微党课,从衣食住行的身边事入手,从时代赋予青年的意义和感受出发,生动鲜活地呈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为了让微党课的内容保持“新鲜度”,党支部还以结合重要节点和重大节庆日策划选题内容,引导同学们关心时事,紧跟时代脉搏,做到眼动心动行动。围绕“国家公祭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党性教育。
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党性教育全覆盖
2016年9月18日,一期主题为《知史爱党,知党爱国——朝鲜半岛若干问题讨论》的微党课引起了青年学生的热议,本次微党课围绕“萨德入韩”的时事热点展开,内容涉及“朝核问题”的根源、关键点、尴尬点、对中国的影响等展开,一经微信推出,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对于“朝鲜半岛”问题的知识认知,也理性引导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党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微党课”不仅有传统的口述讲解,还包括微信平台和网络媒介的推送。党支部安排专人将“微党课”内容精选打包,实时推送至学院微信公众号和“易班”平台,同时党支部成员轮流在年级QQ群中每周按时推送“一周时政”和“历史上的今天”等板块,将网络平台打造成“两学一做”的新阵地,解决了党课形式单一,与实际结合不密切、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集中活动的场所,党支部积极推动“微党课进宿舍”。党员按照班级划入六个党小组,不定时走进宿舍,讲党课、话成长,增强更多同学对党的历史和方针政策的了解和关注。同时结合个人成长成才经历,加强沟通交流,深入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强化正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党员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意识。2013级六个党小组累计进宿舍54次,2015级党小组累计进宿舍42次,总体覆盖学院四个年级一半以上的宿舍,大大强化了“微党课”的教育范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灯塔导航,云锦漫天。“O2O”创新微党课改进了思想引领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了信仰根基,让信仰之炬愈燃愈亮,党员教育的成效渗透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迎来了硕果满枝。2013级32名学生党员中,保送研究生8人,考取研究生11人,升学率为59.37%,名校覆盖率为73.68%;考取山东省选调生2人,考取签约企事业单位10人,就业率达96.87%;获得国家级荣誉8项,省级荣誉12项,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及省级以上“挑战杯”比赛者17人,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党员所在宿舍4号楼117室全部成功考取研究生。2015级9名学生党员中保送3人,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学生学风引导作用显著。
供稿审核人:张声斋
编辑:向玉贞
终审:昌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