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6日 | 作者:文学院 |  点击数: |

3月15日,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出席并致辞。鲁迅文学院和全国各地作家协会、高校的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研究者30余人参加会议。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主持会议。

郭艳热烈祝贺研讨会的召开,她表示,本次会议的议题积极回应当下社会发展,着力于发出建构性的声音,有益于推动文学创作、批评、理论再出发;人工智能推进人的主体性,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人文与科技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思考;期待与会学者能提出新思路、贡献新智慧,推动文学新发展。

孙书文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介绍了文学院的基本情况、近些年的工作和未来的规划,提出文学院将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两创”、新旧动能转换、新文科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作出更大贡献;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文学发展面临着新状况、新机遇、新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文学理论界、文学批评界要重点研究的新问题。

专家学者围绕着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文学创作主体、文学批评、文学价值、文艺伦理、新大众文艺和文学生态新变议题做了主题发言,并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认为,文学创作者要积极融入人工智能时代,主动体验新的社会现象、思考新的问题、应对新的挑战;文学创作中要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让新科技推动文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传统文论、西方的理论对人文与科技的论述,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努力为当代理论的综合创新提供借鉴。专家们提出,人工智能浪潮方兴未艾,没有人是“旁观者”,更没有人是“局外人”,新技术在处理数据、整合文字等方面提供给了一定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人类生命的丰富性;要将“高科技”与“高情感”融合,开展有现实性、情感性的批评与创作。与会代表还围绕着人工智能与文学教育、文旅产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进行了讨论。

此次会议立足当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发展现状,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创作主体、文学批评、文学价值与文艺伦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围绕新大众文艺和文学生态新变等问题上提出进一步思考。

供稿审核人:孙书文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