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5日 | 作者:林淑玉 |  点击数: |

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坚持“思想建设与能力建设齐步走”的工作理念,依托历史学专业优势和“口述史”的丰富经验,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口述史”采访为抓手,将立德树人与为国育才相结合,在学思共进中促进了思想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同步提升。

一、推动思想建设与能力建设同频共进,将争先与创优结合起来

党支部将思想建设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突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在理论学习方面,通过“常规”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开展理论学习,大大提升了支部对党的理论政策和思想要求的认识。同时,支部立足学生学制短,就业、实习压力大的实际,以党建带团建,带动班级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推动实习实践,以科研、技能共进的方式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支部成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十几个专题的学习;发表《首创精神与自我革命为改革开放提供无限动力》《加强理论学习不应止步于“开卷有益”》等5篇理论文章;出版党史著作《红色印记——写给中学生的济南党史》1部;主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支部建设研究》校级党建课题1项,并获三等奖;荣获国家级教学、科研方面的荣誉6项,省级以上荣誉8项,校级荣誉60余项。支部全体党员争先创优,勇于担当,使支部不仅成为思想先进的有力组织,也成为业务先进的带头群体,引领作用鲜明。

二、开展支部建设“五个红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下去

本年度,支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五个红色”(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看红色展馆)特色活动,努力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走在前列。其中,“书芳未远”读书会,以红色经典和反映中国历史、现实的专业书籍为重点,深化对党和国家的认识,目前已开展6期,20余位党员作为领读人参与分享了《中间地带的革命》《乡土中国》等多本专业著作;“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专题读书会,专门制作了“烈士家书”视频,革命精神触动人心,感人至深;“风华百年 吾讲四史”系列活动,目前已推出“中共隐蔽战线斗争真相”“山东干部南下记”等15个主题的“四史”学习活动,内容深入、研究性强;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学子宣讲队,走进高校、机关、中小学、企业、社区、乡村等43个地方,展开了中共一大、济南党史、中共济南市委的重建、少先队史、王尽美与邓恩铭、济南战役、沂蒙山小调的形成与传播等10余个主题的党史宣讲活动,专业性与故事性兼备,史实与情感互融,收获了广泛关注与好评。宣讲被人民网、大众网、齐鲁晚报、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争相报道。二支部10余人参与宣讲,在内容选择、史料搜集、集体备课、教学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宣讲贡献了突出力量,成为宣讲队的主力。“五个红色”教育活动既注重思想引领又注重情感涵育,在共感共鸣和学以致用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创建“口述史”党建活动品牌,将学思共进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2019年以来,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大力开展多项“口述史”活动,以重要事件、重要节点为契机,先后开展了“共和国的记忆”新中国同龄人采访、“让青春走进燃情岁月”济南市老干部采访、“重温师者仁心,传承育人使命”老教师访谈、“沂蒙精神”口述史调研、“小三线调研”、“庚子抗疫”口述史等多项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以致用的专业践行上,提升思想引领实效,也形成了学院的党建品牌活动。支部成员李泽祯在此基础上与导师合编书籍《红色印记——写给中学生的济南党史》一部,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党支部书记林淑玉指导的《山东小三线企业的转型启示》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青春国学课堂》获省级立项,《‘红色文化’促进高校党支部建设研究》获校党建立项,学生在此基础上发表多篇论文。专业突出、德才兼备,支部建设与专业学习融合一体,在日积月累中显示了巨大的改变力量。

争优创先齐步走,立足专业促党建,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以求真、求实、走深、走心的态度突出专业特性,促进党员发展,在思想引领、先锋作用践行上走在前列,并且将继续前进。

 

编辑: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