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以来,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通过静下心来读原著、悟原理,通过登上台来诗咏志、歌抒情,我们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百年党史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共产党人的英勇顽强、矢志不渝,一段段奋斗历程,一幕幕感人场景,不断叩击师生心灵,多少次伏案沉思,多少次感动萦怀,我们的身心都经受了深刻的党性洗礼,深感收获满满、感悟良多。
一、百年历史展示真理伟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马列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己任,以强烈的政治觉醒与使命担当,在复杂艰巨的斗争中择决道路、深化认识,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由此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犹如接续点燃的思想火炬,指引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犹如响彻寰宇的洪钟大吕,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凝聚了全党集体智慧,成为党领导人民前赴后继,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
对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师生而言,抓好理论武装,学深悟透、真学真信,不仅需要,而且必要。高举马列主义伟大旗帜,学以致用党的创新理论,既是立党之要,更是治党之责、兴党之基。只有学深悟透理论体系,才能明确前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觉悟。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使学校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地传播、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在教育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
二、百年历史宣示道路自信
道路决定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此,一百年前曾经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整整一个世纪的光辉历史,承载了多少志士仁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艰辛探索,承载了多少英雄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顽强抗争,承载了多少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火热记忆,承载了多少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时代豪情。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我们走过千山万水,砸碎一个山河凋敝、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世界,换来一个绿水青山、百业兴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世界。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清楚地知道,一切事业都必须找到干事之人,要有人才作为基础和支撑,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己的初心使命印刻在教育方针中,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道路。
做好时代新人的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时代新人的培养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高校实际,尊重办学规律,优化办学环境,摆脱固有传统思想束缚,打破旧有条条框框,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上迈出新步伐,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三、百年历史揭示人心向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感人故事。
在沂蒙革命老区,至今仍流传一首歌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啊,送他上战场……”这支歌谣朴实无华,再现了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生动场景。红嫂、乳娘、沂蒙六姐妹……老区人民与党同心的鱼水深情,孕育形成伟大的沂蒙精神。
“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人民坐在一条板凳上,苦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的事业才能有根基。大到党和国家,小到单位个人,无不是这个道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无不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高校党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不断增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识,在谋划发展、推进改革时,多深入一线调研,征求师生意见,倾听百姓呼声,心里装着师生,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在办学治校过程中,要尊重师生首创精神,维护师生正当权益,调动教师干事创业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成才动力。要引导老师爱岗敬业,教学相长,立志做大先生、出真成果、育好人才;引导同学们爱党爱国、奋发成才,立志树大志向、学真本领、做好青年。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实做好,赢得师生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办到点子上,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