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由历史文化学院和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778期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崇德楼116教室开讲。本次社科大讲坛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邢来顺教授担任主讲人,做题为“欧洲国际格局变化与20世纪德国边疆史研究的转向”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文亮教授主持,博士生导师陈海宏教授担任评议人,学院部分青年教师以及15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邢来顺认为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书写取向都是与时代共振的。进入20世纪以后,出于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现实关切,边疆地方史研究开始成为德国学界关注的重点,在取向上几度发生转变。随后,他以时间为线,分三个阶段对这些转变进行说明。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边疆地方史研究中,他指出面对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战败垮台而被迫割地赔款的局势,魏玛德国史学界以笔做刀枪,在边疆地方史研究中突破国际法上的既定国家边界,以民族为着力点进行边界地带研究,捍卫德意志的土地和人民。在第三帝国时期的边疆地区史研究与德国的对外扩张分析中,他指出,纳粹上台后推行积极的扩张政策,德国学界也转而为希特勒的对外扩张提供学术支持,德国的边疆地方史研究由“学术守边”转向“拓土扩疆”。在欧洲一体化时代的边疆地方史研究中,他分析了二战后德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指出德国的传统疆界发生重大变化,在全新的局势下德国学界的边疆地方史研究取向也出现变化,地区或空间文化史成为研究的兴趣所在。邢来顺最后总结道,德国学界在20世纪边疆地方史研究方面对国际时局的变化表现出极度的敏感和现实关切,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而数度转向,但基于德意志民族利益的现实关切始终未变。在讲座提问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邢来顺进行详细解答。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表示鼓励和赞赏。此次社科大讲坛的举办,有利于填补学院对德国边疆史研究的空白,引发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世界历史尤其是德国史的兴趣。
邢来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世界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史、欧洲近现代史。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励。
供稿审核人:赵文亮
编辑:杨晓慧
终审:昌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