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8日 | 作者:王海鸥 |  点击数: |

【编者按】2月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体育频道以“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中国传统体育发展”为题,刊发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王海鸥文章,全文如下:

正值新春佳节,一系列传统体育活动在神州大地举行。传统体育赛事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既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厚植中华文化之沃土,是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至今的体育,包括武术、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尤以中国武术流传最为普遍,在各地广泛传承发展。推动中国传统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先行是要务,是动力,是源泉。教育者既是中国传统体育的践行者,又是传播者,更承担着赓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培育高质量专业人才的时代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对于传承发展中国传统体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赓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体育强国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体育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秉承中华民族以礼待人、以德感人、以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因而,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教育实践中弘扬“崇德尚礼”的中国传统体育人文精神,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坚持不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武术教育秉承“德艺双馨、武德为先”的育人传统,以武德教化为首要任务。武德是武术道德的简称,泛指习武者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武德思想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守礼、诚信、正义等文化精神,不仅深深镶嵌在武术教育的思维理念之中,更体现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规范之中。“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都体现了武术教育者应遵循的育人原则和行为世范的道德操守。

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为中国传统体育注入了多姿多彩的运动形式和韵味悠深的生命意蕴,武术、舞龙、舞狮等绚丽多彩、各领风骚,对于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润泽心灵等具有独特价值。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中国传统体育教育实践中要积极转变育人方式,不仅以教育家的育人智慧启迪学生学习智慧,还要通过中国传统体育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加强生命情感教育,润泽学生心灵,提升高尚境界。另外,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性施教,不断提升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心润心的育人能力。

中国武术流派林立,拳种多样,内容丰富,风格迥异,蕴含深厚的生命精神和美育特质。武术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既是技法要求又是审美境界,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传统体育源于各民族的生活实践,既是广大人民生活经验的实践产物,又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智慧凝结。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中国传统体育教育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创新意识,既要勤在“事上磨练”,又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弘扬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武术蕴含丰富的“和合”思想,彰显了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身心和谐的中华优秀文化精神。武术教育的使命应秉承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凝聚于弘扬武术精神、心系天下情怀、追求武以证道的崇高境界,矢志不渝践行教育家精神。

报道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158226-500006074585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