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2日,中国教育报08版“教改风采”以“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立德树人、协同创新,培养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为题,报道我校法学院法学学科专业设立30年来,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国家法治建设战略需求,在探索培养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方面的先优经验。具体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山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国家法治建设战略需求,在探索培养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方面成效显著。
强政治、固根本,把稳法学教育“方向舵”
学院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引领人才培养。实施“党建引擎·发展赋能、党建共建·育人强链、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强项·纪律保障、党建凝心·文化浸润”五项工程,探索形成“党建引领-理论聚智-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思政工作新路径。坚持党建品牌汇聚育人动能,以“书记院长面对面”“文体思政课”“党员先锋说”等特色活动为抓手,打造“学思践悟一体化”“红·蓝·青三色先锋”等党建育人品牌,扎实创新推进党建工作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融合,将法学理论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职业伦理教育有机结合,进行“沉浸式”“场景式”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引导学生始终胸怀祖国和人民,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门思政课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二等奖,3门党课荣获山东省优秀党课评选活动一等奖。
强专业、提素质,激发教学改革“新动能”
学院以办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使命,聚焦“新文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文化强基、实训赋能、竞赛练兵”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突出教学核心地位。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持续开展名师导航、优师助航、青师启航活动,近两年获山东省青教赛二等奖2项,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立项省级本科教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8项,出版教材7部。突出学科实践性。修改培养方案,设立“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建设“法律教学实验实训中心”;实施“法律实践攀登计划”,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联动、融合发展,邀请知名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务专家开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类课程,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设立实习实践基地30多个。突出以赛促学。实施法科学子素质提升“七个一”计划,开展包括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文书写作、普法宣讲、模拟庭审等7个环节在内的法律职业素养大赛。同时,建立“实务专家+业务教师+博硕本”的备赛团队,成立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队、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训练队、Philip 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队,学生先后在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中国法律外交翻译大赛等多项赛事中斩获一、二、三等奖30余项。
强服务、广援助,奏响服务大局“主旋律”
服务谋共赢。学院坚持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大任务,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学院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优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法治建设,深入参与政府智库和地方法治建设,与山东省委政法委、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司法厅等多个单位建立省内首批“全省政法干部培训基地”“山东省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环境资源审判理论研究基地”等平台基地,通过课题共研、师资共建、人才共育,在服务中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法援强锻炼。建设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工作站”,优化完善“教师指导+律师顾问+学生参与”的法律援助服务模式,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到法律咨询与案件受理中,实现学生真办案、办真案。2018年以来,法律援助工作站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13件,为受害者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普法长才干。引导学生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将普法教育与传统相声、曲艺、话剧等形式结合,组建“微校守护者”“法言童语”等法律宣讲特色团队,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预防校园暴力等宣讲项目,累计排演主题情景剧30部,录制反诈微视频20个,开展普法宣讲200余次,入选全国“千校千项”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团中央“法治青春中国行”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等。
强合作、重协同,深耕涉外法治“责任田”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2024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这得益于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探索。以卓越师资领航。坚持引育并举、专兼结合,长期聘任外籍教授开展全英文授课、学术讲座等教学活动;实施中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计划,资助教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海外名校进行访学研修,不断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以创新课程扬帆。设立“智慧财产法班”“德恒涉外法律实务提升班”等特色班级,探索“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育模式,组建多元教学团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坚持把优质教学资源“引进来”,引入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的全英文课程;开展跨学科的“融通课程”建设,推进“法律+外语+N”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推动学生“一精多会”“一专多能”。以合作共建破浪。搭建平台推动学生“走出去”,与美国圣玛丽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合作实施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檀国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派遣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北京德恒、山东京鲁、联桥集团等20余家涉外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形成“一体五维”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立项。
扬帆起航、破浪远行。今年是山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设立30周年。栉风沐雨三十载,奋楫笃行再出发,学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推动法学实践性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新时代法治人才,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0/22/content_144747_17912224.htm
供稿审核人:王志强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